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关于印发《山西农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的通知
全校各部门、各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已经2020年3月18日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2020年4月2日
山西农业大学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为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本方案。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作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的责任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校党委书记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负有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至少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把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在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在学校核定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内,优化思政课教师奖励性绩效发放办法。按照政治强、学术强、作风好的要求,配备学院领导班子,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
三、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师工作职责、岗位要求,明确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遴选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是中共党员。坚持完善新进教师登讲台“三级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不得挪作他用;评聘委员会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我省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
四、严格落实教学要求。落实思政课学分规定,不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思政课学分。合理安排教务,原则上本科生先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再学习“原理”课、“概论”课,每学期必修“形势与政策”课。鼓励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设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备课载体,采用共享教案、相互说课和邀请专家等方式,提升集体备课效果。积极推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落实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研究导向,结合农科大学生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坚持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支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打造2至3门思政“金课”。结合我校实践育人的优势特点,充分利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协同中心平台,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团学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约课”等教研活动,促进互学互鉴。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助教,共享学生信息,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教学针对性。深入研究线上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六、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筹安排任课教师,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等部门配合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管理工作。坚持“优中选优”,从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等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不少于2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不少于1次。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学课件、规范教学要求。课程考核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
七、积极改进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不断更新题库,提高命题质量。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应有严格的组织流程和明确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思政课学习。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增加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权重。合理运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等挂钩,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八、集中力量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建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学术归队等方法,培育学科带头人,增强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提高学术影响力。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杜润生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基层党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申报大项目、好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晋升正高职称。逐步按需增加研究生招生培养指标。不断规范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期综合考核、科研训练、学位论文开题和答辩等环节,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生研究成果层次水平。
九、大力提升理论宣讲影响力。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我省和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起草工作,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打造宣讲名师。支持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参加各类媒体政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农大”校本红色传统教育。